九三学社中央新农村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鹤壁市示范点 名片解读 2014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法律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丛斌带领九三学社中央调研组莅临鹤壁调研,形成了《新农村建设中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调研报告》。6月,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在调研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社会服务部宜集中精力搞好鹤壁示范点,在具体实践中发现更深层次问题,凝聚出焦点、亮点的参政议政观点和建议”。 根据韩主席批示精神,本着九三学社河南省委要求的“村庄规模适当、两委班子团结、农业情况典型、交通比较便利”的原则,2014年底确定选择淇县北阳镇南小屯村作为九三学社中央新农村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示范点,并报社中央社会服务部。 创建背景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由农药、化肥、废料、沉积物、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水层、湖泊、河岸、滨岸、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是最为重要且分布最为广泛的面源污染。 面源污染自上个世纪70年代被提出和证实以来对水体污染所占比重随着对点源污染的大力治理呈上升趋势,而农业面源污染是面源污染的最主要组成部分,重视农业面源污染是国际大趋势。2015年4月14日,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农业资源环境遭受着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的双重压力,农业可持续发展遭遇瓶颈。农业已超过工业成为我国最大的面源污染产业,总体状况不容乐观。 创建内容 2014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法律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丛斌带领九三学社中央调研组莅临鹤壁调研,形成了《新农村建设中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调研报告》。6月,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在调研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社会服务部宜集中精力搞好鹤壁示范点,在具体实践中发现更深层次问题,凝聚出焦点、亮点的参政议政观点和建议”。 根据韩主席批示精神,本着九三学社河南省委要求的“村庄规模适当、两委班子团结、农业情况典型、交通比较便利”的原则,2014年底确定选择淇县北阳镇南小屯村作为九三学社中央新农村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示范点,并报社中央社会服务部。 淇县位于河南省北部,总面积567平方公里,总人口26.9万人。淇县历史悠久,古称朝歌,曾为殷末四代帝都和春秋时期卫国国都,是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淇县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培育出大用、永达、永昌等一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南小屯村位于淇县县城南4公里处,东临107国道,南接高云公路,交通便利,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华北地区典型村落。全村共有农户163户,总人口750人,耕地1669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常年粮食平均产量在600公斤左右。村西侧建有一个朝歌山生态有机农业庄园,其中已流转土地1050亩,园区内规划种植蔬菜536亩、果树80亩、用材林30亩、樱桃330亩,建设开心农场60亩,林下养殖育雏50亩等;村东侧建有奶牛养殖小区1个,存栏奶牛500余头。村民以农业生产为主,但大部分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以外出打工、农副产品购销和发展养殖业为主,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200元。 该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壤类型为褐土;气候条件较好,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湿润凉爽,冬季干冷少雪,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9℃, 相对湿度年平均 74%,年均降水量 605.2 毫米,日照率 248%,全年无霜期209 天。适宜多种作物和树木生长。该村总体环境质量较好,但也存在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土壤性状恶化、肥力下降;畜禽粪便、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污染较重;饮用水部分卫生学指标不合格;村庄排污管网不完备,缺乏清淤、疏通管理,没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等问题。 创建成果 南小屯村示范点确定后,九三学社河南省委、中共鹤壁市委统战部、九三学社鹤壁市委、淇县人民政府等单位积极行动,制定了《九三学社中央新农村建设中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鹤壁市南小屯村示范点工作方案》,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了工作分工:九三学社中央(社会服务部)负责项目的组织领导;九三学社河南省委、中共鹤壁市委统战部、九三学社鹤壁市委负责项目的统筹协调;中共淇县县委、淇县人民政府负责项目的协同推进;鹤壁市环保局、农业局,九三学社河南工业大学委员会、河南省水利厅委员会、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委员会、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委员会等负责项目和技术支持;淇县北阳镇党委、政府及南小屯村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根据工作方案,社河南省委张亚忠主委、陈志民副主委亲自参加,先后多次在南小屯村、社省委机关组织各部门召开工作会议,沟通了解情况,推进示范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张亚忠主委带队赴京,向社中央领导汇报情况,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积极与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等政府部门协调,争取项目资金;利用九三学社“九鹤合作”、“晋豫合作”平台,争取技术支持。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2017年5月15日
|